专利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外壳载体装配结构、透镜驱动装置、照相装置、电子产品,其技术方案要点是:一种外壳载体装配结构,包括外壳、载体,所述外壳设有磁轭,所述载体设有供磁轭穿入的容纳槽,所述容纳槽侧壁开设有避免磁轭碰触的让位槽。本实用新型通过让位槽实现磁轭与容纳槽侧壁碰撞的避让,进而确保载体正常运动,提高载体移动精度。
公开号:CN214338014U
申请号:CN202120682417.6U
申请日:2021-04-02
公开日:2021-10-01
发明作者:靖二勇;易长飞
申请人:New Shicoh Motor Co Ltd;
IPC主号:H04N5-225
专利说明:
[n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照相设备领域,尤其涉及到外壳载体装配结构、透镜驱动装置、照相装置、电子产品。
[n0002] 现有的透镜驱动装置主要包括外壳、底座、载体、上弹簧、下弹簧、线圈、磁石等。
[n0003] 现有的外壳有设置有磁轭,磁轭位于载体相应边角位置,且载体开设有容纳磁轭的容纳槽,并且线圈位于磁轭与外壳之间。
[n0004] 在透镜驱动装置工作过程中,载体会存在相对于外壳抖动情况,当载体相对抖动时,磁轭的边沿位置容易碰触到容纳槽侧壁,进而影响载体的运动。
[n0005] 因此,我们有必要对这样一种结构进行改善,以克服上述缺陷。
[n0006]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外壳载体装配结构、透镜驱动装置、照相装置、电子产品,通过让位槽实现磁轭与容纳槽侧壁碰撞的避让,进而确保载体正常运动,提高载体移动精度。
[n0007]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外壳载体装配结构,包括外壳、载体,所述外壳设有磁轭,所述载体设有供磁轭穿入的容纳槽,所述容纳槽侧壁开设有避免磁轭碰触的让位槽。
[n0008]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每个所述容纳槽均开设两个让位槽,所述让位槽与磁轭侧边位置相对应。
[n0009]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磁轭设置为四个分设于所述外壳四边角位置。
[n0010]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载体表面与容纳槽之间边线位置设置有定位缺口,所述定位缺口设置为一个并与其中一个容纳槽相对应;或者定位缺口设置为三个,三个定位缺口分别与容纳槽相对应。
[n0011]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定位缺口位于同一容纳槽的两个让位槽之间。
[n0012]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外壳设置有用于装配定位的定位结构。
[n0013]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定位结构为开设于外壳内侧壁边沿的凹槽。
[n0014]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一种透镜驱动装置,具有上述的外壳载体装配结构,还包括线圈,所述线圈环设与载体,且所述线圈位于磁轭背离载体中心的一侧。
[n0015]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一种照相装置,具有上述的透镜驱动装置。
[n0016]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一种电子产品,具有上述的照相装置。
[n0017]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n0018] 外壳与载体装配完成并进行使用时,载体相对于外壳移动并存在一定抖动时,磁轭的边沿位置先于其他部位碰触到容纳槽边沿,通过容纳槽在磁轭边沿相应位置开设让位槽,可以有效避免磁轭碰触到容纳槽侧壁,从而避免对载体运动的干扰。
[n0019] 通过上述结构方便观测到其中一个容纳槽边沿位置未设置定位缺口,从而方便判断载体有无装反,即观测时,通过工业相机采集透镜驱动装置正面的图像,且定位缺口落入图像中,并通过计算判断三个定位缺口的位置,从而得出载体装配位置是否正确,确保合格率。
[n0020] 通过凹槽可以有效判断外壳安装位置,并确认外壳与载体组装位置是否正确,便于进行识别判断。
[n0021] 工作时,线圈位于载体边角部分产生的磁感线经过磁轭位置时,进入磁轭并循环回至线圈或相应磁石,磁轭起到导通并对磁轭朝向载体中心方向一侧进行磁路屏蔽。另外透镜驱动装置通过上述结构,确保载体稳定运行,避免因载体与磁轭碰触而影响载体的运动,提高对焦的精确度。
[n0022] 图1是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n0023] 图2是图1的A部放大视图;
[n0024] 图3是实施例1中外壳的示意图;
[n0025] 图4是实施例1中载体的示意图;
[n0026] 图5是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n0027] 图6是实施例2的剖视图;
[n0028] 图7是实施例3的示意图;
[n0029] 图8是实施例4的示意图。
[n0030] 图中数字所表示的相应部件名称:1、外壳;2、载体;3、磁轭;4、容纳槽;5、让位槽;6、定位缺口;7、凹槽;8、线圈。
[n0031]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图示与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n0032] 实施例1: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外壳载体装配结构,包括外壳1、载体2,所述外壳1设有磁轭3,磁轭3由外壳1内侧壁边沿向透镜驱动装置底座方向折弯而成,即磁轭3与外壳1一体成型,用于实现导磁及磁路屏蔽功能。载体2设有供磁轭3穿入的容纳槽4,容纳槽4侧壁开设有避免磁轭3碰触的让位槽5,让位槽5设置为两个,两个让位槽5位于容纳槽4边边角位置。外壳1与载体2装配完成并进行使用时,载体2相对于外壳1移动并存在一定抖动时,磁轭3的边沿位置先于其他部位碰触到容纳槽4边沿,通过容纳槽4在磁轭3边沿相应位置开设让位槽5,可以有效避免磁轭3碰触到容纳槽4侧壁,从而避免对载体2运动的干扰。
[n0033] 本实施例中,磁轭3设置为四个,四个磁轭3分别位于外壳1四个边角位置,容纳槽4亦设置为四个且分设载体2四边角位置。
[n0034] 为方便装配外壳1及载体2时进行定位防错,载体2表面与容纳槽4之间边线位置设置有定位缺口6,本实施例中定位缺口6呈L形,且定位缺口6宽度远小于让位槽5宽度。定位缺口6位于同一容纳槽4的两个让位槽5之间,即定位缺口6位于容纳槽4中间位置。且当载体2及外壳1组装完成后,能从外壳1内壁位置观看到定位缺口6。为便于识别载体2位置是否放反,定位缺口6设置为一个并与其中一个容纳槽4相对应;或者定位缺口6设置为三个,三个定位缺口6分别与容纳槽4相对应,本实施例中定位缺口6设置为三个。通过上述结构方便观测到其中一个容纳槽4边沿位置未设置定位缺口6,从而方便判断载体2有无装反,即观测时,通过工业相机采集透镜驱动装置正面的图像,且定位缺口6落入图像中,并通过计算判断三个定位缺口6的位置,从而得出载体2装配位置是否正确,确保合格率。
[n0035] 同时,外壳1相应设置有用于装配定位的定位结构,定位结构可以为凸起、或缺口结构,本实施例中,定呢为结构为开设于外壳1内侧壁边沿位置的凹槽7,凹槽7呈U形设置,凹槽7靠近于磁轭3位置。通过凹槽7可以有效判断外壳1安装位置,并确认外壳1与载体2组装位置是否正确,便于进行识别判断。
[n0036] 实施例2:一种透镜驱动装置,如图5和图6所示,具有实施例1所述的外壳载体装配结构,本实施例中,包括实施例1中的载体2及外壳1,还包括绕设于载体2的线圈8,即载体2侧壁位置开设有呈环状并供线圈8环绕的槽,并且线圈8位于容纳槽4或磁轭3背离载体2中心方向的一侧。
[n0037] 工作时,线圈8位于载体2边角部分产生的磁感线经过磁轭3位置时,进入磁轭3并循环回至线圈8或相应磁石,磁轭3起到导通并对磁轭3朝向载体2中心方向一侧进行磁路屏蔽。另外透镜驱动装置通过上述结构,确保载体2稳定运行,避免因载体2与磁轭3碰触而影响载体2的运动,提高对焦的精确度。
[n0038] 实施例3:一种照相装置,如图7所示,具有实施例2所述的透镜驱动装置,实施例中通过透镜驱动装置内的驱动结构驱动对应透镜移动,实现对焦,对焦后光线透过透镜进入照相装置内的光电传感器后转换为电信号,从而实现采集照片的图像转换为电子数据,实现照相功能。本实施例中照相装置内的透镜驱动装置及弹簧结构均已在前文中进行充分说明,在此不赘述。
[n0039] 实施例4:一种电子产品,如图8所示,具有实施例3所述的照相装置。本实施例中的电子设备可以为手机、平板电脑、电话手表、安防摄像头、车载摄像头等,即电子设备中相应安装有实施例3中所说的照相装置,从而实现拍摄照片或录像功能,其照相装置结构及技术效果已在前文进行说明,在此不赘述。
[n0040] 在本文中,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竖直”、“水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表达技术方案的清楚及描述方便,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n0041] 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除了包含所列的那些要素,而且还可包含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
[n0042]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界定。
权利要求:
Claims (10)
[0001] 1.一种外壳载体装配结构,包括外壳(1)、载体(2),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设有磁轭(3),所述载体(2)设有供磁轭(3)穿入的容纳槽(4),所述容纳槽(4)侧壁开设有避免磁轭(3)碰触的让位槽(5)。
[000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外壳载体装配结构,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容纳槽(4)均开设两个让位槽(5),所述让位槽(5)与磁轭(3)侧边位置相对应。
[000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外壳载体装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磁轭(3)设置为四个分设于所述外壳(1)四边角相对应位置。
[0004]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外壳载体装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载体(2)表面与容纳槽(4)之间边线位置设置有定位缺口(6),所述定位缺口(6)设置为一个并与其中一个容纳槽(4)相对应;或者定位缺口(6)设置为三个,三个定位缺口(6)分别与容纳槽(4)相对应。
[0005]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外壳载体装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缺口(6)位于同一容纳槽(4)的两个让位槽(5)之间。
[0006]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外壳载体装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设置有用于装配定位的定位结构。
[0007]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外壳载体装配结构,其特征在于:定位结构为开设于外壳(1)内侧壁边沿的凹槽(7)。
[0008] 8.一种透镜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权利要求1-6任意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外壳载体装配结构,还包括线圈(8),所述线圈(8)环设与载体(2),且所述线圈(8)位于磁轭(3)背离载体(2)中心的一侧。
[0009] 9.一种照相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权利要求8所述的透镜驱动装置。
[0010] 10.一种电子产品,其特征在于:具有权利要求9所述的照相装置。
类似技术:
公开号 | 公开日 | 专利标题
US10073236B2|2018-09-11|Lens driving apparatus, camera module, and camera-equipped mobile terminal
CN107404607B|2020-03-10|摄像模块及其影像撷取单元
TWI479255B|2015-04-01|鏡片驅動裝置
CN105988181B|2021-07-23|透镜驱动装置、摄像头模块和光学设备
US20160377881A1|2016-12-29|Lens driving device and camera module comprising same
CN112887525A|2021-06-01|透镜移动装置及含该透镜移动装置的相机模块和便携式终端
TWI606727B|2017-11-21|攝影模組
US10976516B2|2021-04-13|Optical mechanism
US10495945B2|2019-12-03|Dual lens driving apparatus and electronic device
CN209803439U|2019-12-17|驱动机构
CN105785546A|2016-07-20|一种新型防尘结构的闭环单摄像头自动对焦驱动装置
TWM548802U|2017-09-11|鏡頭驅動裝置、攝影模組與電子裝置
CN214338014U|2021-10-01|外壳载体装配结构、透镜驱动装置、照相装置、电子产品
KR20140012814A|2014-02-04|카메라 모듈
US20170160558A1|2017-06-08|Camera lens module
CN204993597U|2016-01-20|摄像头模组
JP2014123852A|2014-07-03|撮像装置
CN212009106U|2020-11-24|光学系统
CN213586556U|2021-06-29|背板及终端设备
CN213213591U|2021-05-14|光学元件驱动机构
JP5824338B2|2015-11-25|レンズ駆動装置
CN214586335U|2021-11-02|一种防抖动透镜驱动装置
CN211577538U|2020-09-25|镜头驱动机构
CN211791756U|2020-10-27|马达系统、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CN209928110U|2020-01-10|光学组件驱动机构及光学组件驱动系统
同族专利:
公开号 | 公开日
引用文献:
公开号 | 申请日 | 公开日 | 申请人 | 专利标题
法律状态:
2021-10-01| GR01| Patent grant|
2021-10-01| GR01| Patent grant|
优先权:
申请号 | 申请日 | 专利标题
CN202120682417.6U|CN214338014U|2021-04-02|2021-04-02|外壳载体装配结构、透镜驱动装置、照相装置、电子产品|CN202120682417.6U| CN214338014U|2021-04-02|2021-04-02|外壳载体装配结构、透镜驱动装置、照相装置、电子产品|
[返回顶部]